恭喜所有得獎同學!
Category Archives: news
研究主題:利用參考體與配對體個體化健康與疾病預測 撰寫:學生邱千容 2002年發生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而2019年11月中國武漢爆發已知第一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台灣第一例新冠疫情發生於2020年1月21日,大幅改變了民眾的生活型態。 劉子毓老師在2016年曾經在BMC Bioinformatics上發表一篇關於「利用參考體與配對體個體化健康與疾病預測」[1],該篇比較四種病毒(H3N2、H1N1、HRV、RSV)分別在四種狀況下(有基準參考、無基準參考、限制標準預測、差異化預測)的錯誤率以及選擇的基因數量。經由下圖表2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哪種病毒,在有基準參考的情況下其錯誤率以及所需要選擇的基因數都較其他三種狀況低。同時,在圖8中可以看到在有參考的情況下,其四種病毒交集出來的共同基因相較沒有參考(圖8左)更為準確、較少。 最終,此篇顯示除了利用參考體在病毒基因判讀上有顯著的進步,該架構未來可以應用在醫療診斷、藥物開發、生物上,使其具有更高的準確度。 In 2002, a severe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occurred, and in November 2019, the first known case of a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happened in Wuhan, China. The first case of COVID-19 in Taiwan was reported on January 21, 2020, which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public’s lifestyle. […]
研究主題:低能量超音波造成大鼠動作腦區神經細胞調節活動之可行性評估 撰寫:學生邱千容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大約介在20~20000 Hz之間,而高於此頻率範圍便稱為超音波。超音波是透過在不同介質(組織)間的傳遞速率以形成影像,其優點為快速且方便的使用方式以及價格相較其他檢驗工具較低廉,也因此超音波常做為最常被使用並應用的醫學影像工具之一。治療上常使用頻率較低的超音波而較高頻率的超音波則常使用於醫學診斷。在非侵入性神經調變研究方面,相較於顱外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和跨顱直流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只能在相對淺層、無法穿透深層腦區且具有個體差異化,新穎的經顱聚焦式超音波(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tFUS)技術利用曲面型壓電陶瓷使波聚焦在同一點,具有較高的空間解析度並可以更有效的到達人體腦部深處,且根據過往研究顯示tFUS的能量是抑制神經調變的重要參數之一。 有別於過往研究發表在活體外使用低能量超音波誘導神經調變之影響,劉浩澧教授及其團隊在大鼠中使用不同量值的低能量超音波觀測刺激後一段時間內其運動神經電位(motor-evoked potentials, MEPs)之變化[1],並藉此定義出能有效使用tFUS刺激大鼠運動腦區誘導神經調變影響之最低值(約0.338 mW/cm2)。根據結果顯示,經過5分鐘的tFUS刺激後,可以降低運動神經活動約30分鐘,並且增進GABAergic神經的抑制性。該研究也指出在tFUS抑制神經調變中,抑制性神經元的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 雖然尚未有研究顯示在較長時間下tFUS對運動神經元活性和表現的影響以及其在人體上的應用;但在未來,tFUS具有高度發展性以及應用性,不但有機會作為診斷影像工具,還有可能作為治療神經系統性疾病。 Humans can hear sound with frequencies between 20 and 20,000 Hz, and the sound wave frequency that is above this interval is called ultrasound. The relatively low cost and rapid and convenient use of […]
研究主題:壓力體積分析法運用在分析膀胱排尿週期之可行性 撰寫:學生邱千容 在臨床上,泌尿科多用膀胱測量分析(Cystometry)去評估病患排尿時膀胱收縮的能力,其大致作法為放置導管至膀胱處後,將膀胱注滿生理食鹽水後要求患者進行排尿,在這當中記錄患者從何時感受到膀胱內有液體、感到膀胱壓迫,因其進行時間從十五分鐘到一個小時不等,所獲得的數據中也包含了時間的資訊。 而壓力與體積之關係分析(Pressure-volume analysis, PVA)更注重於探討腔室內壓力和體積之間的相互關係,此一分析方式已廣泛應用於分析心臟的動力學。透過結合膀胱測量分析的時間資訊,PVA有助於探討膀胱的排液動力學。 林則彬老師率領團隊使用動物模式[1] 以及人體臨床檢查 {[2,3]開發了透過PVA檢測膀胱功能方法,並以膀胱內的壓力和體積的相對關係進一步定義了排尿週期的不同階段;FIGURE 4中可以觀察到大約可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Filling phase、Isovolumic contraction、Emission phase、Isovolumic relaxation。同時並檢測了PVA的信度及確度,證實PCA的確能有效地分析膀胱週期性的穩態及動態功能。 Research Topic: Pressure-volume analysis(PCA) applies to bladder functional measurement Cystometry, which involves catheterization of the urinary bladder,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to analyze and assess the voiding function of the bladder. In this protocol, the bladder is filled […]